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亦谈罗森塔尔效应
作者:谭立成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点击数11767  更新时间:2010/1/29 11:04:45  文章录入:learnew  责任编辑:横中工会

罗森塔尔是美国的一位心理教育专家,罗森塔尔效应简言之,是说在教育中喑示对学生成才的影响与作用。

这个理论在几十年前看心理教育学书时就曾见过,对其观点的合理部分,也能接受。即暗示在教学中运用有一定的作用。我的理解与接受也仅仅是“一定的作用”。这类书当时也只有学心理教育学的大学生或老师会看一下,至于中学生,应该是在课本上看不到这种观点的。

这次新教材,在课本里直接介绍了此观点,却不是十分妥当。

因为此观点的关健是暗示,而无其它的具体方法辅之,其效应也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暗示效果。其效果产生仅在于能接受暗示,并能转化为积极心理,又具有学习潜质,勤奋而科学学习的学生身上。

但在课本的介绍上,这种效应却简单化了。变成了只要暗示,就能将学生(可能原本的优生、中等生或差生)在一定时间里都变成了优生。这种简单化的观点和扩大效应的观点,只会降低这一观点的可信度。

因为这种效应的产生,是有一定前提的,而不是无条件的。从教材介绍的内容看,“随便”点了几位学生暗示,这些学生后来就“真成”“优秀生”了。

如果学生接受了这种观点,也许就有学生象信神的人那样,老师(神)都说我聪明,我会成才,我是福人,我不努力也会成才。可想,如果是这种学生,能有效应吗?显然没有。而这种不愿通过艰苦奋斗就想成才的人,在现实中有不少的比例,此其一。

二是随意暗示的学生中,可能会有先天遗传不行的人,这类人也只是有可能成才,而不是一定能成才。有的心理学专家和心理学书介绍,遗传在成才中占的比重有些方面达到百分之六十到七十五。这种先天不足的人,就是用最科学的方法去培养,其暗示效果百分之百,按遗传理论看,成才率在这一块也只有三分之一,不可能全部成才。我想这一点,稍有思维的人都会计算。

可见至少上述两种人中,能培养出的就不是百分之百。最多也就是三分之一。

剩下的有一种情况,即这个班的学生都是先天潜质好的,都能接受了这次暗示,并能把暗示,转化为自信,努力而科学学习的学生,才能成为“优秀生”。而这种班级是不可能存在的。就是一所重点中学的“另班”(即全县尖子合成的一个班)也不可能担保出这么多的优秀生。可见,教材的介绍,不是罗森塔尔本身的结论经不起推,就是课本介绍他的观点时的扩大经不起推。

其三,暗示只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叫暗示,如今学生都已知道。如果有学生说这是假的,不正确的观点,又将失去一部分人成才的可能。又岂能都成了“优秀生”。

 其四,还有早期教育这一块,据有关心理教育专家认为,智商在八岁时已达百分之八十,如果按现在有的学校将学生分成三至五个成绩等级,那最差等级的班级,不说全部成“优秀生”,只怕连一个优秀生也培养不出。因为他们既没有先天的潜质,也没有后天的早期教育,仅仅是暗示就能成才,那教育就不是难事了。各个学校只要在这方面对师资进行多培训就能出成果了。这种培训应不是难事。

此外,还有其它一些因素,如食物对人的智商的影响,疾病对人智商的影响,意外伤残对人智商的影响,运动对人智商的影响等。如此分析,暗示与期望即使有影响,也只是很少了,估计都不会超过三分之一,哪来的“随便”挑的几人都“真成”了“优秀生”!这种不能客观分析得出的观点,能有说服力吗?当然,我这种分析,并不是说,罗的这种观点没有一点合理与科学的成分,完全不值得在教学中运用。只是说,有这种效应,但没有这么大。如果真有这么大,教育就是最容易的事了。

所以,有人说真理超过了一步就会变成谬误,课本在介绍这一观点时,会不会也是多走了“一步”或“几步”呢?
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